该装备融合了多学科技术,以集成化和小型化综合平台,实现运营地铁隧道结构病害的自动化和多指标现场检测,以及智能化的海量数据分析和评价。该装备总重小于70kg,15分钟可完成拆装,目前来看实现了小型化和便捷化;以5km/小时的运行速度,实现隧道内部结构表面和关键病害指标的有效覆盖。同时,该型装备还能够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实现对现场检测数据的高效智能化识别处理,平均0.5秒/环的处理速度,比人工速度快千倍以上,表观病害识别率95%,有害变形捕获率100%。该装备目前已经形成原型机,其功能在上海地铁隧道中已经进行测试和验证,完全能够满足地铁快速检测的需求。经中国科学院上海科技查新中心对国内外类似技术查新结果表明,该装备“在隧道运营维护领域具有新颖性,其自动化隧道关键病害快速检测的技术达到了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技术指标:(1)集成模块设计:5个部件,总重70kg,单重小于15kg。(2)简单便捷的拆装:滑槽连接,电路集成接口,15分钟完成拆装。(3)简约明晰的操控:极尽优化的采集和处理流程,零专业背景知识。(4)快速准确的采集:5km/h全面覆盖,毫米里程细分,脉冲缺陷定位。(5)高效智能处理:无干预分析处理,速度比人工快1000倍以上。(6)可靠全面的输出:表观病害识别率95%,有害变形捕获率100%。(7)客观一致的判定:原始文件可追溯,根据规范判定。在上海乃至全国大量地铁里程的情况下,地铁隧道结构的安全性关系社会稳定,但地铁隧道结构病害检测技术仍严重依赖人工或国外技术,效率低下和技术受制于人显而易见。该装备的成功研制突破了运营地铁隧道结构病害检测时间窗口的限制,极大加快运营地铁隧道结构病害的发现速度,缩短了维护的决策时间,将大幅提高国内在该领域的技术水平,丰富该领域的技术手段,对地铁隧道结构安全提供强有力支撑保障。在该设备核心技术原理支持下,经过外设部件的改进,即可应用在铁路隧道和公路隧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