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针对鸡种质资源特性评估不足、肉质和抗性等优良特性丧失以及育种效率低等问题,通过10年的研究,获得了以下创新成果: (1)通过对我国禽类遗传资源重新调查、科学评价和分类整理,全面揭示了地方鸡种的种质特性;形成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科学地反应禽类遗传资源的著作—《中国禽类遗传资源》。(2)从形态、外貌、生化、细胞及分子水平多层次评价了我国地方鸡种的遗传多样性,建立了微卫星标记多态信息数据库;对肉质、抗性相关的优异基因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发现了ADSL1、EX- FABP、NRAMP1、TLR4、Mx基因可作为鸡肉质和抗性的候选基因;(3)首次对我国地方鸡品种的生长发育、肌肉品质、肌肉组织学、组织化学、超微结构、生化指标及可持续开发利用模式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首次建立了鸡肉质性状评定体系和肉质性状最佳选择指数,并创建了肉质、抗性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方案。(4)以我国具有优良肉质、风味及抗性的地方鸡品种藏鸡和茶花鸡为素材,利用现代数量遗传学理论,结合分子标记进行辅助育种方案,培育出全国独有的、青脚麻羽、慢速型优质肉鸡配套系-"雪山鸡"。本项目形成的鸡资源评价和利用以及肉品质和抗性评价体系的原理、方法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方案可以在我国固有地方家禽品种评价研究、开发利用领域推广应用。近三年来,在江苏、安徽、浙江、广东和西藏等地区推广雪山鸡2.37亿只,实现销售收入35亿元,培植了一批养殖基地、专业合作社和大型养殖户,累计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6.7万人,有力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