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成果展示
基础工程设施安全防护、水灾害防治与非开挖修复

专利权人:中山大学

(项目简介包括成果概述、技术及产品特点、应用领域、产能及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投入需求等)成果简介:研发了新型工程防护高聚物注浆修复材料,具有环保、早强、高韧、耐久、抗渗性强等特点。构建了土质堤坝柔性防渗体新方法,建立了非水反应高聚物扩散理论,发明了堤坝及地下工程防渗堵涌高聚物注浆成套技术及装备。建立了层状结构介电特性及力学特性反演理论,提出了基于无损检测的高聚物精细注浆方法,开发了高速公路、高铁无砟轨道及地下管道快速非开挖修复技术。技术及产品特点:通过微孔注射,材料柔韧性强,耐久性好(5~10年);采用自动

具体了解该成果信息,请致电:13937117886

(项目简介包括成果概述、技术及产品特点、应用领域、产能及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投入需求等)成果简介:研发了新型工程防护高聚物注浆修复材料,具有环保、早强、高韧、耐久、抗渗性强等特点。构建了土质堤坝柔性防渗体新方法,建立了非水反应高聚物扩散理论,发明了堤坝及地下工程防渗堵涌高聚物注浆成套技术及装备。建立了层状结构介电特性及力学特性反演理论,提出了基于无损检测的高聚物精细注浆方法,开发了高速公路、高铁无砟轨道及地下管道快速非开挖修复技术。技术及产品特点:通过微孔注射,材料柔韧性强,耐久性好(5~10年);采用自动控制精密注浆系统,施工速度快;无需养生;微创修复,注浆孔16mm,避免了开挖维修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对结构扰动小;造价低。应用领域:广泛应用于交通、水利和市政等基础工程防渗修复及应急抢险。产能及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环保型高聚物材料反应时间从几分钟~几秒;突破超高压注浆及水下注浆技术难题,注浆压力达到15Mpa以上;防渗墙造墙深度20m以上;突破隐蔽病害快速精准识别技术难题,脱空识别精度达到5mm,单处病害修复1小时以内;排水管道非开挖修复控制在2小时以内。投入需求:基础工程设施长期使用性能监测与防护修复试验,需要建设原型试验场,需要经费6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