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背景
[1] 1995.9-1999.6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石油工程 | 博士学位 | 博士研究生
能源学院
[2] 1988.9-1992.10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石油工程 | 硕士学位 | 硕士研究生
[3] 1981.9-1985.6
武汉地质学院 | 资源学院矿产系 | 学士学位 | 学士
工作经历
[1] 2009.10-至今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资源学院 | 石油工程系教授 | 在职
项目课题经历
1.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项目,XDA14010302,深层油气输导体系类型与演化,2017/06-2021/12,1400万,在研,主持。
2.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十三五科技专项,顺北油气区深层油气藏形成机理与富集模式,2017/06-2019/12,500万,在研,参加人员。
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横向科研课题,RIPED-2017-JS-198,塔中-巴楚地区中下寒武统白云岩储层成因及油气成藏过程研究,2017/01-2018/06,130万,在研,主持。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点支持项目,U156320033,四川盆地二叠系-三叠系白云岩储层差异演化与油气差异富集机理,2016/01-2019/12,295.26万,在研,参与人员。
5.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项目,2012CB214804,塔里木盆地构造差异演化与下古生界油气成藏过程,2012/01-2016/08,已结题,第二负责人。
6.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项目,2005CB422105,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气富集机理与分布预测,2005/10-2010/10,已结题,主持。
论文、成果、著作等
1.Influence of differential diagenesis on primary depositional signals in limestone-marl alternations: An example from Middle Permian marine successions, South China.495(2018): 139-151
2.Hydrogeomorphologic architecture of epikarst reservoirs in the Middle-Lower Ordovician, Tazhong Uplift, Tarim Basin, China.98(2018):146-161
3.Diagenesis and origin of porosity formation of Upper Ordovician carbonate reservoir in northwestern Tazhong condensate field.38(2017):139-158
4.塔中隆起中—下奥陶统岩溶水文地貌条件及控储机制.石油学报(ISSN:0253-2697;CN:11-2128/TE;IF:2.913)
5.塔中隆起顺西地区良里塔格组沉积相类型及其展布特征.地质科技情报(ISSN:1000-7849;CN:42-1240/P;IF:0.939)
6.塔中隆起西北部中奥陶统一间房组地层识别对比及地质意义.石油学报(ISSN:0253-2697;CN:11-2128/TE;IF:2.913)
7.塔河油田T738井区顺层岩溶储层特征及成因.地质科技情报(ISSN:1000-7849;CN:42-1240/P;IF:0.939)
8.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岩溶峡谷区海西早期洞穴系统发育模式.古地理学报(ISSN:1671-1505;CN:11-4678/P;IF:1.422)
9.塔中西北部顺西地区良里塔格组层序地层格架划分.地质科技情报(ISSN:1000-7849;CN:42-1240/P;IF:0.939)
10.塔河油田海西早期古水文地貌特征及其对洞穴发育的控制.石油学报(ISSN:0253-2697;CN:11-2128/TE;IF:2.913)
11.塔河油田海西早期岩溶水文地貌特征及其演化.石油与天然气地质(ISSN:0253-9985;CN:11-4820/TE;IF:2.820)
12.塔中地区西北部鹰山组成岩早期岩溶作用类型及其特征.石油与天然气地质(ISSN:0253-9985;CN:11-4820/TE;IF:2.820)
13.塔河油田海西早期岩溶古水系识别方法及其特征.地质科技情报(ISSN:1000-7849;CN:42-1240/P;IF:0.939)
14.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主体区海西早期岩溶台面划分及洞穴层对比.古地理学报(ISSN:1671-1505;CN:11-4678/P;IF:1.422)
15.埕海沙河街组高收缩原油特征及开发对策.海洋石油(ISSN:1008-2336;CN:31-1760/TE;IF:0.263)
16.涪陵地区大安寨段页岩地球化学和储集特征变化规律.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ISSN:1673-1409;CN:42-1741/N;IF:0.158)
17.轮古油田中斜坡区奥陶系岩溶洞道线性体密度法预测.地质科技情报(ISSN:1000-7849;CN:42-1240/P;IF:0.939)
18.塔中地区中下奥陶统鹰山组表生岩溶分布特征及主控因素.油气地质与采收率(ISSN:1009-9603;CN:37-1369/TE;IF:2.576)
19.巴楚隆起先巴扎三维区鹰山组岩溶特征及成因.油气地质与采收率(ISSN:1009-9603;CN:37-1369/TE;IF:2.576)
20.塔河-轮南地区奥陶系油气充注史的综合厘定.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ISSN:1674-7240;CN:11-5842/P;IF:1.893)
专利、著作版权等
声明:本站专家信息来源于各高校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