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背景
1981年09月至1985年07月,在南昌大学(原江西工业大学)化学工程系化工机械与设备专业读本科;
1990年09月至1993年04月,在浙江大学化学工程系化学工程专业读硕士;
2001年09月至2007年07月,在南昌大学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专业读博士;
2005年02月至2005年07月,在四川大学出国留学人员培训部学习;
2007年09月至2008年09月,在The New Zealand Institute for Plant and Food Research LimitedЦᯬ
工作经历
项目课题经历
1、2001年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资助项目“桔(橙)皮糕生产技术”,合同编号:02EFN213600325,经费30万元,2004年4月通过省级验收。
2、2002年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高蔬菜含量蔬菜布丁及其生产技术”,合同编号:02EFN213601113,经费100万元,2005年5月通过验收。
3、2003年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资助项目“大蒜深加工——爱健素(E,Z-ajoene)的开发和利用”,合同编号:03EFN213600142,经费50万元,2006年12月22日通过验收。
4、2006年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利用非食用木本油脂及废弃油脂制备生物柴油”,立项代码:06C26213601362,经费:85万元,2010年04月01日通过验收。
5、2007年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非食用木本油脂及废弃油脂制备生物柴油技术中试”,合同编号:2007GB2C500163,经费:70万元,2010年03月26日通过验收。
6、2009年国家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计划项目“可控酶解与组合膜分离耦合技术生产鸽精”,经费40万元,2011年12月15日通过验收,赣科验字(2011)第31号,排名第1。
7、2009年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复合蛋白酶酶解—膜分离耦合技术生产鸽精”,合同编号:2009GB2C500549,经费:55万元,2012年3月2日通过验收。
8、2009年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樟树籽油制备轻质型生物柴油”,立项代码:09C26213601588,经费:85万元,2012年3月25日通过验收。
9、2011年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用樟树籽油生产中碳链脂肪酸单甘油酯类食品防腐剂和乳化剂”,立项代码11C26213604985,经费:80万元,2014年01月03日通过验收。
10、2011年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可控酶解与组合膜分离耦合技术生产寡肽鲜味剂”,立项代码11C26213602261,经费60万元, 2014年01月03日通过验收。
11、2012年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资助计划项目“单中碳链脂肪酸酯类食品添加剂关键生产技术中试”,合同编号2012GB2C500239,经费60万元,2014年04月03日通过验收, 排名第1。
12、2011年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项目“樟树籽仁油的药用及食用开发利用”,项目编号:2011DFA32770,经费375万元,2012年01月-2016年12月。
13、江西省重点科技计划项目“微胶囊油脂粉末及其生产工艺研究”,经费2.5万元,1996年10月通过省级鉴定,排名第2。
14、江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固体纯蜂蜜及其生产工艺研究”,经费4万元,1997年12月通过省级鉴定,排名第1。
15、江西省重点科技计划项目“柑桔和橙皮糕及其生产技术”,经费8万元,1999年12月通过省级鉴定,排名第1,赣科鉴[1998]第164号。
16、江西省重点科技计划项目“提取天然维生素E和植物甾醇的酶法处理工艺研究”,经费3万元,1998年12月通过省级鉴定,赣科鉴[1998]第165号,排名第1。
17、江西省重点科技计划项目“泡腾型速溶蔬菜粉及其生产技术开发”,经费4万元,2002年9月通过省级鉴定,赣科鉴字(2002)第95号,排名第1。
18、江西省重点科技计划项目“马铃薯全粉及其生产技术研究”,经费2.5万元,2002年9月通过省级鉴定,赣科鉴字(2002)第96号,排名第2。
19、2002年江西省重大科技攻关招标计划项目“超微粉技术在食品工业的应用——果蔬湿法超微粉碎技术及系列产品开发”,经费39万元,2004年12月通过省级鉴定,赣科鉴字(2004)第176号,排名第1。
20、第五批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计划项目“蜂蜜固态粉末化技术及高纯度粉末蜂蜜产品开发”,批准文号:赣科发计字(2002)185号,经费31万元,2005年2月通过省级鉴定及验收,赣科鉴字(2005)第9号、赣科验字(2005)第01号,排名第1。
21、2003年江西省重大科技专项计划项目“粮油果蔬深度加工利用——超速溶粮油果蔬粉粒食品及其生产技术开发”,经费15万元,2006年1月通过鉴定,赣科鉴字(2006)7号,排名第2。
22、2006年江西省科技计划项目“樟树籽油制备轻质型生物柴油”,经费10万元,2008年10月23日通过鉴定,赣科鉴字(2008)第131号,排名第1。
23、2006年江西省重点科技计划项目“大蒜中蒜氨酸、蒜酶低温同步提纯技术及制剂开发”,批准文号:赣科发计字(2006)38号,经费15万元,2012年12月31日通过鉴定,赣科新鉴字(2012)第116号,排名第1。
24、2006年江西省重点科技计划项目“共扼亚油酸(CLA)生物酶异构法生产技术研究”,批准文号:赣科发计字(2006)38号,经费5万,2012年12月31日通过鉴定,赣科新鉴字(2012)第117号,排名第1。
25、2007年江西省科技计划项目“离子液体催化樟树籽油制备单癸月桂酸甘油酯及其乳化防腐性能研究”,经费5万元,2009年10月13日通过鉴定,赣科鉴字(2009)第179号,排名第1。
26、2008年江西省科技计划项目“复合生物酶可控水解与膜分离耦合技术生产鸽精”,经费35万元,2010年02月05日通过鉴定,赣科鉴字(2010)第26号,排名第1。
27、2008年江西省科技计划项目“可控酶解与组合膜分离耦合技术生产寡肽鲜味剂”,经费15万元,2010年02月05日通过鉴定,赣科鉴字(2010)第27号,排名第1。
28、2008年江西省科技计划项目“酶解与梯度萃取和吸附分离组合技术提取玫瑰茄红和果胶”,经费5万元,2010年03月31日通过鉴定,赣科鉴字(2010)第63号,排名第1。
29、2010江西省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单中碳链脂肪酸甘油酯”,经费3万元,2012年11月5日通过鉴定,赣科新鉴字(2012)第142号,排名第1。
30、2010年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樟树籽油对动物血脂和血压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项目编号2010GZN0136,经费2万元, 2013年12月11日通过验收, 排名第1。
31、2010年江西省对外科技合作项目“癸月桂酸类中碳链油脂的体内代谢和生理作用研究及资源开发”,项目编号2010EHB02500,经费6万元,2013年12月29日通过验收,赣科外验字(2013)第50号,排名第3。
32、2011年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单中碳链脂肪酸聚甘油酯抑菌机理研究及定量构效关系模型构建”,项目编号20114BAB204018,经费2万元, 2013年12月11日通过验收, 排名第1。
33、2011年江西省重点科技成果推广计划项目“用樟树籽仁油生产中碳链单甘油酯类食品防腐剂和乳化剂”,项目编号20112BBI90015,经费3万元, 2013年12月26日结题,排名第2。
34、2009年食品科学及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自由探索课题“单癸酸/月桂酸甘油酯的离子液体催化制备技术及乳化防腐性能研究”,合同编号SKLF-TS-200922,经费8万元,2009年1月-2010年12月, 排名第1。
35、2010年食品科学及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目标导向项目“农副产品高效利用复合功能菌的筛选、构建及其关键技术研究——功能油脂及脂肪酸生产菌的筛选、构建及关键技术”,合同编号SKLF-MB-201003,经费20万元,2010年1月-2012年12月, 排名第1。
36、2010年食品科学及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樟树籽(仁)油的脂肪酸分布及其生理作用”,合同编号 SKLF-KF-201009,经费4万元,2010年1月-2012年12月, 排名第2。
37、2010年江西省教育厅产学研合作项目“利用樟树籽油生产食品添加剂——中碳链单甘酯系列产品”,项目编号GJJ11003,经费10万元,2011年1月-2012年12月, 排名第1。
38、2011年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植物油脂的纯水提取关键技术研发”,项目编号20112BBF60012,经费2万元,2012年01月-2013年12月, 排名第2。
39、2012年南昌市对外科技合作项目“樟树籽仁油提取技术研究及高值化开发利用”,项目编号211-DWHZ-SWYY-001,经费4万元,2012年08月-2015年07月, 排名第1。
40、2012年江西省高等学校科技落地计划项目“单中碳链脂肪酸酯类食品添加剂研发及生产”,项目编号KJLD12012,经费50万元,2013年01月至2015年12月, 排名第1。
41、2013年食品科学及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目标导向项目“基于复合功能菌高效利用农副产品的作用机制研究——水提植物油用高产蛋白酶菌的作用机制及协同水解破乳化机理研究”,合同编号 SKLF-ZZA-201303,经费20万元,2013年1月-2015年12月, 排名第1。
42、2011年江西省对外科技合作计划项目“樟树籽仁油的药用及食用开发利用”,项目编号20123BDH80011,经费15万元,2012年01月-2016年12月, 排名第1。
1、2014年江西省科技支持计划重大项目“注射用结构脂质的研发和中试”,项目编号20143ACG70015,经费50万元,2015年1月-2017年12月。
2、2015-2016年度南昌大学食品科学及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自由探索课题“基于AMPK通路探讨中碳链脂肪酸对大鼠体内糖脂代谢的影响及机制”,合同编号SKLF-ZZB-201517,经费8万元,2015年1月-2016年12月。
3、2016-2018年南昌大学食品科学及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目标导向项目“基于复合功能菌高效利用农副产品关键技术及其利用机制的研究”,合同编号SKLF-ZZA-201610,总经费20万元,2016年1月-2018年12月。
4、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中碳链脂肪酸单甘油酯靶向作用外膜磷脂酶A抑制大肠杆菌生长的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31701651,直接经费24.00万元,2018年01月至 2020年12月。
论文、成果、著作等
1、曾哲灵,高荫榆. 谷甾醇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测度及数据处理. 中国畜产与食品,1996, 3(3).
2、曾哲灵,万冬满,陈力等. 天然维生素E提取工艺研究.中国畜产与食品,1997,4(1):27-29.(引用次数14)
3、曾哲灵,万冬满. 微胶囊型维生素E粉末的研究. 中国畜产与食品,1997,4(2):52-54.(引用次数6次)
4、曾哲灵,张小林,万冬满等. 单脂肪酸甘油酯的合成新工艺研究. 中国畜产与食品,1997, 4(4):170-171.
5、曾哲灵,胡敏,谢平. 速溶全南瓜粉的研制. 中国畜产与食品,1998, 5(4):155-157.(引用次数10次)
6、曾哲灵,李志学,鄢贵龙等. 水溶性粉末姜黄色素的研制. 中国畜产与食品,1998, 5(6): 248-250.
7、曾哲灵,万冬满,熊涛等. 颗粒状固体纯蜂蜜的研制. 中国畜产与食品,1999, 6(1):1-3.
8、曾哲灵,熊华.美国肉禽屠宰、加工厂(场)食品安全管理新法规. 中国畜产与食品,1999, 16(8):43-45.
9、曾哲灵,万冬满,熊涛等. 柑桔果丹皮的研制. 中国畜产与食品,1999,6(2):67-69.
10、熊涛,万冬满,曾哲灵等. “无糖”南瓜糕的研制. 中国畜产与食品,1999,6(5):229-230.
11、曾哲灵,叶贞雄,万冬满等. 酶催化螺旋藻蛋白水解研究. 中国畜产与食品,2000,7(3):109-110.
12、熊涛,万冬满,曾哲灵*. 油溶性茶多酚的研制. 中国畜产与食品,2000,7(4):165-166.
13、万冬满,叶贞雄,曾哲灵*.固体纯蜂蜜生产工艺研究.中国食品与畜产科技,2001,8(3):
14、曾哲灵,叶贞雄,万冬满等.加热过程对蜂蜜中羟甲基糠醛含量的影响.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02, 26(1):67-70.(IF="0.246,引用次数15次)
15、万冬满,吴小禾,曾哲灵*. 食品中的抗氧化物质及人体内的抗氧化体系. 中国食品与畜产科学,2003, 10(1):24-28.
16、曾哲灵,万冬满,叶贞雄等. 热加工(贮存)过程对蜂蜜中淀粉酶值的影响.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03, 27(1):53-57.(IF="0.246,引用次数10次)
17、曾哲灵,吴小禾,高荫榆等. 乌桕类可可脂结晶过程中表观体积变化.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2004, 28(4):390-393.
18、程池,姚粟,曾哲灵等. 对里氏木霉Rut C-30所产非淀粉多糖酶系的分析.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4, 32(6):64-67.(IF="0.663,引用次数11次)
19、乐易林,熊涛,曾哲灵等. 紫外诱变里氏木霉Rut C-30提高木聚糖酶活力及发酵条件的研究.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5, 31 (1):74-76.(IF="0.621,引用次数9次)
20、熊涛,乐易林,曾哲灵等. 里氏木霉以稻草和麸皮为基质产木聚糖酶的研究.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5, 31(7):141-143.
21、曾哲灵,胡虹. 野菊蜜中生物酶的耐热性能研究.食品与发酵工业,2005, 31(11):43-45.
22、曾哲灵,薛艳辉. 金银花蜜中生物酶的热稳定性.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06, 30(1):29-33.
23、曾哲灵,薛艳辉.枸杞蜜的耐热性能研究.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30(1): 99-102.
24、曾哲灵,熊伟,熊涛等.大蒜素的提取工艺研究.食品与发酵工业,2006, 32(2):121-123. (IF="0.75,引用次数45次)
25、曾哲灵,吴刘健,熊涛等. 大蒜素超滤纯化工艺研究.食品与发酵工业,2006, 32(3):109- 111.
26、熊涛,肖满,曾哲灵等. 松乳菇组织分离菌株的rDNA ITS序列分子鉴定. 微生物学通报,2006, 33(4):1-4.(IF="0.946,引用次数35次)
27、熊涛,吴刘健,熊伟,曾哲灵*. 大蒜素纳滤纯化工艺研究.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6, 32(6):143-146. (IF="0.75,引用次数6次)
28、熊涛,徐立荣,曾哲灵. β-葡聚糖酶的研究进展. 四川食品与发酵,2006, (6):1-4.(引用次数11次)
29、曾哲灵,薛艳辉,高荫榆.单花蜜中羟甲基糠醛生成反应动力学研究.食品科学,2006, 27(10):219-222. (IF="0.831,引用次数7次)
30、曾哲灵,高荫榆,薛艳辉. 枣花蜜的热稳定性研究.食品科学,2006, 27(11):217-220.
31、曾哲灵,徐春涛,熊涛. 尿素包合法分离纯化葵花籽油中亚油酸.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07, 31(3):287-289.(IF="0.366,引用次数11次)
32、梁丽军,熊涛,曾哲灵.大蒜油的提取和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四川食品与发酵,2007, 43(5):15-19.(引用次数11次)
33、熊涛,徐立荣,曾哲灵等. 蔬菜发酵专用乳酸菌的菌体高密度培养. 食品科学,2007, 28(12):345-350. (IF="0.809,引用次数19次)
34、曾哲灵,罗敏,梁丽军. Biolog微生物自动分析系统在乳杆菌鉴定中的应用.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2008, 32(4):385-388.(IF="0.359,引用次数8次)
35、曾哲灵,薛艳辉,万冬满. 蜂蜜的饱和蒸汽压—温度—水分含量模型建立. 食品科学,2008, 29(9): 97-101.
36、梁丽军,曾哲灵,熊涛. 蒽酮—硫酸法测定大蒜多糖含量. 食品科学, 2008, 29(9): 499-502. (IF= 0.782,引用次数26次)
37、曾哲灵,林江,徐春涛. 产共轭亚油酸植物乳酸杆菌的筛选及鉴定. 食品科学,2008, 29(10): 399-403. (IF="0.782,引用次数6次)
38、曾哲灵,徐仁华,万冬满,薛艳辉,高荫榆. 蜂蜜真空脱水模型建立. 食品科学, 2008, 29(11): 90-93. (IF= 0.782)
39、曾哲灵,史亚亚,梁丽军. 樟树籽油的浓硫酸连续催化酯化酯交换.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08, 32(6):575-579.(IF="0.359,引用次数11次)
40、曾哲灵,范镭,印陪民,黄筱萍,周杰. 从米曲酶中提取壳聚糖的初步研究. 中国酿造,2008, (20):16-19.
41、曾哲灵,徐仁华,熊涛. 蒜氨酸酶的分离纯化及其酶学性质研究. 食品科学,2008, 29(12): 431-434. (IF= 0.782,引用次数7次)
42、Z. Zeng, J. Lin, and D. Gong. Identification of Lactic Acid Bacterial Strains with High Conjugated Linoleic Acid-Producing Ability from Natural Sauerkraut Fermentations. Journal of Food Science(USA),2009, 74(4):M154-158. DOI:10.1111/j.1750-3841.2009.01123.x. (SCI三区, IF="1.791,引用次数9次)
43、吕伟,曾哲灵*,代志凯,郝纯青. 大蒜多糖提取及其组成测定. 食品科学,2009, 30(18):83-87. (IF="0.795,引用次数7次)
44、彭超,曾哲灵*,代志凯,傅婧. 均匀设计在酯化樟树籽油制备单甘脂中的应用. 食品科学,2009, 30(22):136-139.
45、彭超,曾哲灵*,代志凯,傅婧. 酸性离子液体催化樟树籽油和甘油合成单甘酯. 中国油脂,2010, 35(8):61-65.(IF="0.899,引用次数11次)
46、曾哲灵,郝纯青,吕伟,彭超.响应面法优化玫瑰红色素提取工艺.食品科学,2010, 31(20):47-51. (IF= 0.946,引用次数9次)
47、曾哲灵,罗春燕,唐德朝,王慧林. 活性炭负载对甲苯磺酸催化合成中碳链脂肪酰乳酸钠. 中国油脂,2011, 36(3):15-19.
48、曾哲灵,傅婧,彭超. 紫山药色素提取工艺研究.食品工业科技,2011, 32(03):229-231. (IF="0.495,引用次数6次)
49、曾哲灵,郝纯青,邹强. 玫瑰茄红色素的纯化及其结构鉴定.食品与发酵工业,2011, 37(07):57-62.
50、秦敏江, 曾哲灵* , 高道龙, 苗大娟. 产共轭亚油酸丙酸菌的筛选及转化条件初探.中国酿造,2011, 228(03):131-135.
51、曾哲灵,周星,邹强,王慧林. 癸酸聚甘油酯的制备及性能研究.食品与发酵工业,2011, 37(11):46-50.
52、曾哲灵,邹强,聂蓉蓉,龙俊敏,张驰. 固体碱催化合成中碳链脂肪酸聚甘油酯. 中国油脂,2012, 37(5):39-43.
53、曾哲灵,王慧琳,高道龙,周星,苗大娟. 鸽肉寡肽的制备及分子量分布. 食品工业科技,2012, 33(11):191-195.
54、曾哲灵,高道龙,龙俊敏,王慧林,邹强,孔令圆,GONG Deming. 胰脂肪酶催化樟树籽仁油和甘油合成中碳链单甘油酯.中国油脂,2012, 37(1):338-343. (IF="0.858,引用次数4次)
55、曾哲灵,赵存洋,罗春燕,周星.单癸月桂酸甘油酯的抑菌作用及机理研究.食品科学,2013,34(03):70-74. (IF="1.119)
56、曾哲灵,王林林,郑菲,奚光兴. 樟树籽仁油合成癸/月桂酰基谷氨酸钠工艺研究. 中国油脂,2013, 38(02):69-72. (IF="0.822)
57、曾哲灵,郑菲,王林林,蒋以号. 樟树籽仁油及长碳链食用油脂对大鼠血脂及动脉硬化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2013, 34(09):340-343. (IF=0.638)
58、曾哲灵,奚光兴,葛晓环. 两种苦瓜藤多糖提取工艺的比较分析. 食品工业科技,2013, 34(10):285-288,308. (IF="0.638)
59、严喜鸾,肖 竦,曾哲灵*.基于罗丹明B磺酸钠脂质体生物传感器检测免疫球蛋白.食品科学,2013, 34(18):141-145. (IF= 0.946,引用次数9次)
60、Ruosong Ye, Hengyi Xu, Cuixiang Wan, Shanshan Peng, Lijun Wang, Hong Xu, Zoraida P. Aguilar, Yonghua Xiong, Zheling Zeng*, Hua Wei*.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nd mechanism of action of ε-poly-l-lysine. 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2013, 439(1): 148–153. DOI:10.1016/j.bbrc.2013.08.001.(SCI三区,IF="2.281)
61、Ye, RS; Zhang, ZH; Xu, HY; Xu, F; Aguilar, ZP; Xiong, YH; Zeng, ZL*; Wei, H*.Differentially-expressed genes in Candida albicans exposed to epsilon-poly-L-lysine. Biothechnology Letters, 2013, 35 (12): 2147 -2153. DOI:10.1007/s10529-013-1319-y.(SCI三区,IF="1.736)
62、Chunyan Luo, Zeling Zeng*, Deming Gong, Cunyang Zhao, Quanfeng Liang,Cheng Zeng. Evaluation of monolaurin from camphor tree seeds for controlling food spoilage fungi. Food Control, 2014, 46:488-494. DOI:10.1016/j.foodcont.2014.06.017. (SCI二区,IF="2.806)
63、Jun Wang, Jianhan Huang, Xiaofei Wu, Bin Yuan, Yinqiang Sun, Zheling Zeng, Shuguang Den*. Effect of nitrogen group on selective separation of CO2/N2 in porous polysytene.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14, 256:390-397. DOI:10.1016/j.cej.2014.06.104. (SCI二区,IF="4.058)
64、Liangliang Shen, Hong Xu*, Fengwen Huang, Yi Li, Huafeng Xiao, Zhen Yang, Zhangli Hu, Zhendan He, Zheling Zeng, Yinong Li. Investigation on interaction between Ligupurpuroside A and pepsin by spectroscopic and docking methods. Spectrochimica Acta Part A: Molecular and Biomolecular Spectroscopy, 2015,135:256–263. DOI:10.1016/j.saa.2014.06.087. (SCI三区,IF="2.129)
65、Jing Fu, Baogui Wang, Deming Gong, Cheng Zeng, Yihao Jiang, Zheling Zeng*. Camphor tree seed kernel oil reduces body fat deposition and improves blood lipids in rats. Journal of Food Science(USA),2015,80(8):H1912-H1917. DOI: 10.1111/1750-3841.12943(SCI三区, IF="1.696)
66、Bao-gui Wang, Hai-bo Xu, Hua Wei, Zhe-ling Zeng*, and Feng Xu. Oral administration of Bifidobacterim bifidum for modulating microflora, acid and bile resistance, and physiological indices in mice. Can. J. Microbiol. 2015, 61(2):155-63. DOI:10.1139/cjm-2014-0694. (SCI四区, IF="1.335)
67、Sun, Y.Q.; Ponnusamy, S.; Muppaneni, T.; Reddy, H.K.; Wang, J.; Zeng, Z.; Deng, S*. Transesterification of camelina sativa oil with supercritical alcohol mixture. 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 2015, 101:402-409. DOI:10.1016/j.enconman.2015.05.056. (SCI一区, IF="4.801).
68、陈绪军,曾哲灵*,高文帅,万正浩,代红发,李露敏. 单癸酸甘油酯的制备及理化性质.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15,39(2):168-178.
69、葛晓环,余平*,曾哲灵*,刘兵. 苦瓜藤中三萜类化合物的分离鉴定和抑菌作用.食品工业科技,2015,36(15):188-121.
70、肖彦骏,曾诚,马毛毛,曾哲灵*,余平,钟卫民. 用于水酶法提取中碳链油脂菌株的筛选与鉴定.食品工业科技,2015,36(22):173-178.
71、Baogui Wang, Lumin Li, Jing Fu, Ping Yu, Deming Gong, Cheng Zeng, Zheling Zeng*.Effects of long chain and medium chain fatty acids on apoptosis and oxidative stress in human liver cells with steatosis. Journal of Food Science(USA),2016,81(3): H794-800. DOI: 10.1111/1750-3841.13210(SCI三区, IF=1.696)
72、Bao-gui Wang, Hai-bo Xu, Feng Xu, Zhe-ling Zeng*, and Hua Wei. Efficacy of oral Bifidobacterium bifidum ATCC 29521 on microflora and antioxidant in mice. Can. J. Microbiol. 2016, 62: 249-262. DOI:10.1139/cjm-2015-0685.(SCI四区, IF="1.335)
73、李露敏,代红发,王报贵,陈绪军,肖彦骏,曾哲灵*.樟树籽仁蛋白的组成及功能性质研究.食品工业科技,2016,37(03):69-78.
74、曾诚,马毛毛,肖彦骏*,曾哲灵*,余平,钟卫民.解淀粉芽孢杆菌Z16的产酶条件优化及应用.食品工业科技,2016,37(03):196-205.
75、Jing Fu, Cheng Zeng, Zheling Zeng*, Baogui Wang, Deming Gong.Cinnamomum camphora seed kernel oil ameliorates oxidative stress and inflammation in diet induced obese rats. Journal of Food Science,2016. 81(5): H1295-1300. DOI:10.1111/1750-3841.13271.(SCI三区, IF="1.696)
76、Jing Fu, Cheng Zeng, Zheling Zeng*, Baogui Wang, Xuefang Wen, Ping Yu, Deming Gong. Cinnamomum camphora seed kernel oil improves lipid metabolism and enhances β3-adrenergic receptor expression in diet-induced obese rats. Lipids,2016,51(6):693-702. DOI: 10.1007/s11745-016-4147-8. (SCI三区, IF="1.892)
77、Lumin Li, Baogui Wang, Ping Yu, Xuefang Wen, Deming Gong, and Zheling Zeng*. Medium and Long Chain Fatty Acids Differentially Modulate Apoptosis and Release of Inflammatory Cytokines in Human Liver Cells.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2016,81(6):H1546-H1552. DOI: 10.1111/1750-3841.13321.(SCI三区, IF="1.696)
78、Wang, Baogui; Fu, Jing; Li, Lumin; Gong, Deming; Wen, Xuefang; Yu, Ping; Zeng, Zheling*. Medium-chain fatty acid reduces lipid accumulation by regulating expression of lipid-sensing genes in human liver cells with steatosi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Sciences and Nutrition, 2016,67 (3): 288-97. DOI: 10.3109/09637486.2016.1153611.((SCI三区, IF="1.451)
79、赵荣斌,鄢祥辉,龙俊敏,余 平*,曾 诚,欧阳少林,曾哲灵*. 解淀粉芽孢杆菌诱变菌株Z116-1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酶系分析.食品工业科技,2017,38(10):221-226.
80、龙俊敏,鄢祥辉,赵荣斌,蔡玲,郭振,曾哲灵*.水乳化萃取与冷冻破乳化释放组合提取茶籽油.中国油脂,2017,42(05):8-11.
81、Yingqiang Sun, Peter Cooke, Harvind K. Reddy, Tapaswy Muppaneni, Jun Wang, Zheling Zeng, Shuguang Deng*. 1-Butyl-3-methylimidazolium hydrogen sulfate catalyzed in-situ transesterification of Nannochloropsis to fatty acid methyl esters[J]. Energy Conversion & Management, 2017, 132:213-220. .(SCI一区, IF="4.801)
82、Cheng Zeng, Rongbin Zhao, Xuefang Wen, Ping Yu, Zheling Zeng*, Shuguang Deng,Deming Gong*. Screening and identification of a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strain for aqueous enzymatic extraction of medium-chain triglycerides. Food Control, 2017,78:24-32. DOI: 10.1016/j.foodcont.2017.02.031 (SCI二区,IF="3.496)
83、Zhenghua Huang / Liqing Xu / Xuemei Zhu / Jiangning Hu / Hailong Peng / Zheling Zeng /Hua Xiong. Stability and Bioaccessibility of Fucoxanthin in Nanoemulsions Prepared from Pinolenic Acid-contained Structured Lipid.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Engineering, 2017, 20160273. DOI: 10.1515/ijfe-2016-0273。(SCI四区,IF="0.685)
84、Cheng Zeng, Rongbin Zhao, Maomao Ma,Zheling Zeng*, Deming Gong*.Mutagen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strain for Cinnamomum camphora seed kernel oil extraction by aqueous enzymatic method. AMB Express, 2017, 7:154-164. DOI 10.1186/s13568-017-0451-9。 (SCI二区,IF="2.167)
85、Maomao Ma, Xuefang Wen*, Yuting Xie, Zhen Guo, Rongbin Zhao, Ping Yu, Deming Gong, Shuguang Deng, Zheling Zeng*. Antifungal activity and mechanism of monocaprin against food spoilage fungi. Food Control, 2018,84:561-568 DOI:10.1016/j.foodcont.2017.07.022. (SCI二,IF="3.496)
专利、著作版权等
1、曾哲灵,熊涛,王冬满,刘晓林. 鲜脆剁椒及其制备技术:中国,ZL03108889.9[P]. 2007-11-07.
2、曾哲灵,万冬满,彭超,罗春燕. 一种单癸月桂酸甘油酯的制备方法:中国,ZL201010100643.5[P]. 2012-08-01.
3、曾哲灵,王慧林. 可控酶解蛋白制备寡肽鲜味剂的方法:中国,ZL201010590442.8[P]. 2012-08-29.
4、曾哲灵. 一种中碳链脂肪酸聚甘油酯的制备方法:中国,ZL201110429947.0[P]. 2013-07-31.
5、曾哲灵,徐井水,万冬满. 水乳化萃取与冻熔破乳化释放法提取樟树籽仁油的方法,中国ZL201410502537.8[P],2016-08-12。
(六)申请的专利:
1、曾哲灵,肖彦骏,曾诚,余平. 发明专利“解淀粉芽孢杆菌Z16-1” (申请号: 201510280453.9)。
2、曾哲灵,肖彦骏,曾诚,余平. 发明专利“一种水酶法提取植物油脂用复合酶的制备方法” (申请号: 201510280426.1)。
3、曾哲灵,肖彦骏,曾诚,余平. 发明专利“一种解淀粉芽孢杆菌Z16-1水酶法提取樟树籽仁油的方法” (申请号: 201510280502.9)。
4、曾哲灵,张佳惠,余平,文学方. 发明专利“一种磁性分子印迹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在分离富集葫芦烷型三萜类化合物中的应用” (申请号: 201610323922.5)。
5、曾哲灵,周飞,余平. 发明专利“一种利用樟树籽仁油和大豆油制备中长碳链甘油三酯的方法”,申请号: 201710227868.9,申请日:2017年04月10日。
声明:本站专家信息来源于各高校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