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背景
1988、1991年在西安交通大学获学士、硕士学位,1995年在同济大学获博士学位。曾在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作访问研究
工作经历
项目课题经历
开设课程:
非线性连续介质力学、细观力学(研究生);流体力学(本科生)
主持项目:
1、2007.-200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般的界面端失效判据的建立与验证。
2、2007.-2009. 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和上海市教委“曙光计划”项目:界面端失效判据的
理论与实验研究。
3、2004.-20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界面端应力奇异性失效判据研究。
4、2005.-2006. 国际合作项目:界面断裂韧性测定技术研究。
5、2003.-2005. 同济大学理科科技发展基金项目:界面剪切强度实验方法和界面端应力奇异
性失效判据研究。
4、2000.-2001. 混凝土材料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碳纤维增强混凝土材料界面强韧
化原理研究。
5、2000.-2001. 固体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碳纤维增强混凝土机理研究。
参加和参加完成项目:
1. 2007.-2010. 科技部“863”计划:极限环境下储氢安全关键技术研究。
2. 2007.-2008. 国家磁浮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高速磁浮列车驾驶室轻质耐冲击材料研究与咨询。
3. 2006.-2008. 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电动汽车车身骨架与外覆盖件轻量化研究子课题——电动汽车轻量化复合材料外覆盖件研究。
4. 2005.1.-2008.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功能梯度材料与结构的关键力学问题研究。
5. 2004.8.-2004.12. 澳大利亚政府ARC项目:Mechanics modeling of polymer nanocomposites。
6. 2004.-2005. 玻璃纤维复合材料风力发电机叶片的强度和动力学数值分析,石墨阴极应力分析(上海新兴碳素有限公司)等。
7. 2003.1.-2005.12. 同济大学理科科技发展基金项目:力学专业计算类课程改革与建设。
8. 2001.7.-2002.10.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Micromechanics Investigation on Failure & Reliability Behaviours in Silicon Based Microsystems。
9. 2000.5.-2000.9. 香港政府RGC项目:Transient Dynamic Analysis on Airport Runway。
10. 2000.-2003. 航天部上海810所项目:复合材料多通连接结构设计方案研究。
11. 2000.-2001. 航天部上海509研究所研究项目:合成雷达卫星天线支撑结构的设计与分析,雷达卫星均匀温度场热变形分析,雷达卫星天线支撑结构的动力分析等。
12. 1999.5.-1999.8. 香港政府RGC项目:Numerical analysis on fracture behaviors in piezoelectric materials。
13. 1999.-2001. 上海市教委重点项目:复合材料应用于基础设施工程的若干关键力学问题研究。
14. 1998.1.-2000.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复合材料界面强度试验与界面端应力奇异性。
15. 1997.-2000. 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复合材料界面表征及工程应用。
16. 1997.-1999. 国际合作研究项目:混凝土的断裂力学。
17. 1996.12.-1997.12. 香港政府RGC项目:Fundamental Studies on the Interface Fracture Phenomena in Advanced Fiber Composites。
18. 1993.1.-1995.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复合材料(树脂基)界面力学研究。
论文、成果、著作等
戴瑛,Y.W. Mai,X. Ji,Predictions of stiffness and strength of Nylon 6/MMT nanocomposites with an improved staggered model,Composites B,2008, 39: 1062-68
王臻,戴瑛,嵇醒,复合材料撑竿性能对撑杆跳高高度的影响, 力学与实践,2008,
5. 30(3): 67-70
张红英,傅丽娟,戴瑛,弱界面端初始失效位置的试验初探,力学季刊,2008, 29(4): 596-600
杨正光,仲政,戴瑛,功能梯度压电压磁材料矩形板自由振动问题三维精确解,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2008, 21(3): 172-176
戴瑛,嵇醒,界面端应力奇异性及界面应力分布规律研究,中国科学G辑,37(4): 535-543, 2007.
付立娟,姜国栋,戴瑛,横观各向同性轴对称界面端奇异性研究,力学季刊,2007, 28(4): 604-611.
戴瑛,嵇醒,单纤维段裂试验评述,力学进展,2006, 36(2):211-221.
姜国栋,戴瑛,嵇醒,压入实验界面端奇异性研究,力学季刊,2006, 28(4): 577-584.
嵇醒,戴瑛,仲政,经典弹性力学与应用力学方法,力学与实践,2006, 28(3): 91-94.
戴瑛,嵇醒,Y.-W. Mai,蒙脱土/尼龙6纳米复合材料刚度预测,力学季刊,2005, 25(4): 614-617
魏尊祥,薛元德,周仕刚,戴瑛,玻璃钢夹砂管抗震性能研究,玻璃钢/复合材料,2005, 1: 37-40
戴瑛,嵇醒,界面端应力奇异性与复合材料界面剪切强度细观实验分散性分析,应用力学学报,2004, 21(1): 90-95
戴瑛,嵇醒,基于界面端奇异性理论的单纤维拔出试验的试件设计,力学季刊,2004, 25(3):337-341
嵇醒,仲政,戴瑛,应用力学方法论初探,力学季刊,2004, 25(4): 470-477
杨正光,仲政,戴瑛,功能梯度矩形板的三维弹性分析,力学季刊,2004, 25(1):15-20
贺鹏飞,贾安珏,郑百林,戴瑛,A.K.Soh,利用纳米硬度试验法确定Cr/Cu梯度材料的变形特性,力学季刊,2004, 25(3): 382-385
戴瑛,嵇醒,刘国民,纤维段裂试验的界面端应力奇异性研究,力学季刊,2003, 24(4): 546-551
杨正光,仲政,戴瑛,四边简支厚板的三维弹性分析,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 31(12): 1430-1433
嵇醒,戴瑛,顾星若,碳纤维缠绕铝内胆气瓶的有限元分析与自紧设计,力学季刊,2003,24(3):2003, 385-389
嵇醒,顾星若,戴瑛,纤维缠绕压力容器的爆破压力与纤维强度转换率,高科技纤维与应用,2003, 28(4):40-41
杨正光,仲政,戴瑛,功能梯度压电圆板轴对称自由振动问题精确解,力学季刊,2003, 24(4): 506-511
李文晓,戴瑛,贺鹏飞,薛元德,混凝土结构用纤维增强塑料筋的力学性能:II. 理论分析,玻璃钢/复合材料,2003, 3: 14-16
专利、著作版权等
声明:本站专家信息来源于各高校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