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库
陈建华

领域: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学校:扬州大学职称:副教授

数学教育、代数环论...

具体了解该专家信息,请致电:027-87555799 邮箱 haizhi@uipplus.com

教育背景

1985年本科毕业于扬州师范学院数学系,获得理学学士学位;

1994年研究生毕业于扬州大学数学系,获理学硕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85年本科毕业,同年留校任教至今。 1999年被评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项目课题经历

【1】数学史融入级数教学的行动研究,扬州大学教改课题,2017(YZUJX2017—59C),主持

【2】线性代数教材基金,2016.12-201712,主持

【3】线性代数SPOC课程建设,2016.12,主持

【4】 非半单Hopf代数的Green环及相关问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471282) ,参加

【5】教育硕士数学方法论问题化学习教学设计与实践, 2014年度省研究生教改课题(JGLX14-1310),主持

【6】密西根州立大学教育硕士培养的案例研究,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2013Y09),参加

【7】 基于数学理解的线性代数课程教学实践研究,扬州大学教改课题,2012-2014,(YZUJX2012—46B),主持

【8】发展运用局部方法研究群的结构和攻克若干难题,家自然科学基金2004-2006,参加

【9】21世纪中国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子课题项目2003-2015,主持

【10】 线性代数(第2版)(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扬州大学教材基金,2007,主持

【11】线性代数课程习题设计与教学实践的研究扬州大学 2008-2010,主持

【12】《线性代数》精品课程扬州大学2008-2010,主持

【13】量子超代数的结构、表示与实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8.1-2010.12,参加

论文、成果、著作等

【1】关于分次非奇异环[J].扬州师院学报,1994.6:1-5,蔡传仁,陈建华

【2】分次环的分次分式环[J]. 扬州师院学报,1994.9:10-13,陈建华

【3】有限群的次正规子群的上根[J]. 扬州师院学报,1994.12:22-24,郭文彬,陈建华

【4】关于非奇异环的若干结果[J].扬州师院学报,1995.6:6-9,陈建华,魏俊潮

【5】分次环的分次分式环[J].科学通报,1996.9:1541-1544,蔡传仁,陈建华

【6】 分次环 和积是亚直既约环的条件[J].数学研究与评论,1996.8:431-435,魏俊潮,陈建华

【7】 分次环的分次非奇异性的一点注记[J].扬州师院学报,1997.3:13-14,魏俊潮、陈建华

【8】关于内射模的几点注记[J].扬州师院学报,1997.6:8-10,魏俊潮,陈建华

【9】关于完全素环[J].扬州大学学报,1998.6:4-6,陈建华

【10】Graded Singular Properties of Graded Quotient Rings[J]. Northeast. Math. J. 14(2)(1998):131-134,魏俊潮,贝淑坤,陈建华

【11】Liberal Extensions 和反单根[J]. 数学杂志,1998(3):5-8,魏俊潮,陈建华

【12】Some Result on Hopf Jacopson Radical For Comodule Algebra[J]. 数学杂志 1998 6:(5-8),魏俊潮,陈建华

【13】 Graded FS-Rings[J]. Journal of Mathematieal Researeh& Exposition ,1999 ,VOI.19(3):515-520,陈建华

【14】On Graded Essential Right Ideals[J]. Journal of Mathematieal Researeh& Exposition ,2000,VOI.20(3):337-344,陈建华,魏俊潮

【15】具有给定西洛子群正规化子性质的局部群系[J].数学研究与评论,2000(8)425-428,郭文彬,缪龙,陈建华

【16】缠绕结构的完全积分[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3(4):49-53,郭广泉,陈建华

【17】Nil-injective ringsInternational[J]. Electronic Journal of Algebra,Volume 2 (2007) :1-21,魏俊潮,陈建华

【18】NPP rings, reduced rings and SNF rings[J]. International Electronic Journal of Algebra ,2008,V(4):1-18,魏俊潮,陈建华

【19】Weakly np Injective Rings and Weakly C2 Rings[J]. KYUNGPOOK Math. J. 51(2011):93-108,魏俊潮,陈建华

教学类

【20】几何直观在线性代数教学中的应用[J].工科数学,2002.1:87-90,陈建华,蔡传仁

【21】关于线性方程组的几点思考[J].高等数学研究,2004.7:85-88,陈建华

【22】基于问题解决的线性代数教学设计与实践[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2008(4):62-64,陈建华

【23】行列式的几何意义及其应用[J].中国教育导刊, 2008(10):74-76,陈建华

【24】线性代数教学札记[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8(2):48-50,周玉平,陈建华

【25】浅析用函数思想解线性代数问题[J].大学数学,2008(5):144-148,陈建华,李立斌

【26】注重解题反思,提高解题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09(11):69-70,陈建华,魏俊潮

【27】线性代数教学中的模式直观[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11):11-13,陈建华

【28】基于全息元的线性代数课程的教学思考[J].信息系统工程,2011(2):94-97,陈建华等

【29】线性代数应该这样学[J].江苏自学考试 2011(3):6-12,陈建华

【30】基于问题解决的线性代数课程教学设计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11(4):117-119,152,陈建华等

【31】 线性代数课程习题设计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10):98-101,107,陈建华,李立斌

【32】 基于对称、反对称矩阵的几何不等式的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8):80,张婷婷,陈建华

【33】 矩阵范数的一个应用背景及其教学启示[J].数学教学研究 2012(5):55-58甘文珍,陈建华,朱鹏

【34】例说利用直角三角形引领化归[J].初中数学教与学 2012(10): 8-10,杜军民,陈建华

【35】关于初等数学问题的高观点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1):116,陈建华,张婷婷等

【36】 线性代数的掌握与教学(Ⅰ)——以克莱姆法则教学为例[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1):134-137,陈建华

【37】 促进学生数学理解的线性代数教学研究与实践——以为学生提供问题解决情境为抓手[J].大学教育, 2014(3):91-93,陈建华,刘金林

【38】数学教师纠错教学策略研究*——从处理学生解题错误谈起[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6):49-53,陈建华,文清

【39】高等代数课程教学体现“师范性”的思考 ——从几个初等数学问题的高观点分析谈起[J].阴山学刊,2014(6):78-81,陈建华

【40】非奇异矩阵的几个刻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8):116王敏,陈建华

【41】 问·答之间体验矩阵分解理论的教育价值[J].科教导刊,2014(10):38-39,51,陈建华,王敏,朱艳鸿等

【42】浅谈解题教学中几何直观能力的培养[J].高中数学教与学,2014(7):1-4,高翔,陈建华

【43】一道最值问题的多视角求解[J].高中数学教与学,2014(10):25-26,张婷婷,陈建华

【44】当两种数学运算相遇时[J].信息系统工程,2014(9):142-142,朱鹏,甘文珍,陈建华

【45】例说习题资源的使用——以线性代数课程为例[J].阴山学刊,2015(3):96-99,张群英,陈建华

【46】依托面积为载体的几个不等式的直观证明及思考[J].大学数学,2015(5):60-65,陈建华

【47】用“问题化学习”模式改革教育硕士教学的行动研究[J].大学教育,2016(6):22-24,陈建华,刘金林,张波

【48】高观点下初等数学研究途径再探[J].阴山学刊,2016(4):5-9,陈建华

【49】关于泊松积分计算逆向思维过程的剖析[J].阴山学刊,2017(4):5-7 陈建华

专利、著作版权等

声明:本站专家信息来源于各高校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