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背景
1999年09月--2003年06月 南京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 学士
2003年09月--2008年06月 浙江大学 理学院 博士
2008年09月--2011年01月 扬州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 博士后
工作经历
2011年04月--2013年04月 江苏扬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大学 博士后
2008年09月--2011年08月 扬州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学院 讲师
2011年08月--2016年09月 扬州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学院 副教授
2016年09月 至今扬州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学院 教授
项目课题经历
1.(2013-2015)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一项
2.(2010至今)主持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两项(一项完成、一项在研)
3.(2011-2013)主持省企业博士集聚计划项目一项
4.(2017-2019)主持在研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一项
论文、成果、著作等
至今已发表SCI论文90余篇,被引用1200余次,个人H指数为21,论文多次登上J. Mater. Chem. A、J. Org. Chem.、Green Chem.、ChemCatChem、Org. Biomol. Chem.等期刊封面,被X-mol、Organic Chemistry Portal、化学加、Synfacts、研之成理等国内外媒体广泛报导,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详细论文列表见科学网课题组网页:
http://blog.sciencenet.cn/u/YuLei82
专利、著作版权等
授权专利:
一种合成纳米硒材料的方法,ZL201610899676.8,第一发明人;
烯烃的一种简便合成方法, ZL201610344907.9,第一发明人;
一种由烯烃合成酮的方法, ZL201510579594.0,第一发明人;
一种由甲基叔醇合成酮的方法, ZL201510580441.8,第一发明人;
一种合成多取代炔烃的方法, ZL201610000698.6,第一发明人;
一种大茴香腈的合成方法, ZL201510674514.X,第四发明人
一种苯甲酸酐的合成方法, ZL201510305380.4,第一发明人;
一种α-酮酸酯的合成方法, ZL201510443222.5,第一发明人;
一种伊马替尼的合成方法(已转让), ZL201410765665.1,第一发明人;
一种合成二硒醚的方法, ZL201510443223.X,第一发明人;
一种负载于铝表面的铜、铁复合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ZL201410640014.X,第一发明人;
一种β-紫罗兰酮环氧化物的生产方法, ZL 201510031822.0,第一发明人;
一种1,5-二取代-3-烯-1-戊炔的合成方法, ZL201410094247.4,第一发明人;
一种用环己烯合成环己烯酮的方法(与江苏扬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合报), ZL201110434551.5,第一发明人;
一种环丙基联烯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ZL201210061578.9,第一发明人;
一种含硒催化剂催化下由醛肟合成腈的方法, ZL201310341933.2,第一发明人;
声明:本站专家信息来源于各高校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