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库
姜博

领域:节能环保产业 学校:东北农业大学职称:副教授

...

具体了解该专家信息,请致电:027-87555799 邮箱 haizhi@uipplus.com

教育背景

2005.09—2008.06,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人文地理学专业学习,获理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08.07—2011.09,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城镇规划系,讲师 2011.09—至今,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城镇规划系,副教授 2012.07—至今,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城镇规划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项目课题经历

论文、成果、著作等

[1] Bo Jiang,Nanchen Chu.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accessibility in China's high-speed rail network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time, economy, and frequency[J].Journal of Urban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2017,143(3):05017009. (SSCI) [2] 姜博,初楠臣,修春亮,赵映慧,李晓庆,罗冲.中国“四纵四横”高铁网络可达性综合评估与对比[J].地理学报,2016,71(4):591-604. (EI) [3] 初楠臣,姜博*,李晓庆,罗冲.哈大高铁沿线广义交通成本与土地价值增值分析[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6,16(2):19-24. (EI) [4]姜博,初楠臣,修春亮,等.高速铁路对欠发达地区可达性影响的空间差异——以哈大与郑西高铁为例[J].人文地理,2017,32(2):88-94. (CSSCI) [5]姜博,初楠臣,薛睿,等.高速铁路对沿线城市土地经济价值的影响及驱动力——以东北地区为例[J].工业技术经济,2017,36(12):130-139. (CSSCI) [6] 姜博,初楠臣,王媛,马玉媛,张雪松.高速铁路对城市与区域空间影响的研究述评与展望[J].人文地理,2016,31(1):16-25. (CSSCI) [7] 姜博,初楠臣,王玉迪,张文琦.辽宁城市核心要素集聚与分化的空间差异[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6,35(3):46-50. (CSSCI) [8] 姜博,初楠臣.哈大高铁对区域可达性影响及空间格局演变[J].城市规划,2015,39(11):92-98. (CSSCI) [9] 姜博,初楠臣,孙雪晶,马玉媛.哈大齐城市密集区空间经济联系测度及其动态演进规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5,29(4):59-64. (CSSCI) [10] 姜博,王媛.东北地区城市功能联系演进的时空格局分析[J]经济地理,2014,34(8):68-74. (CSSCI) [11] 姜博,王媛,魏超,等.城市土地利用扩展的驱动因素与空间扩展模式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4,28(7):1-6. (CSSCI) [12] 姜博,初楠臣,王媛,等.高速铁路影响下的城市可达性测度及其空间格局模拟分析——以哈大高铁为例[J].经济地理, 2014,34(11):58-62,68. (CSSCI) [13] 姜博,马晓蕾,郎晓东,等.东北城市密集区空间运输联系演变规律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27(9):32-37. (CSSCI) [14] 姜博,王媛,李萌.沈阳经济区空间联系综合评估研究[J].商业研究,2013,(11):29-34. (CSSCI) [15] 姜博,修春亮,赵映慧.“十五”时期环渤海城市群经济联系分析[J].地理科学,2009,29(3):347-352. (CSSCI) [16] 姜博,修春亮,陈才. 辽中南城市群城市流分析与模型阐释[J].经济地理,2008,28(5):853-856. (CSSCI) [17] 姜博,修春亮,赵映慧.环渤海地区三大城市群外向服务功能测度与比较[J].人文地理,2009,24(4):62-65. (CSSCI) [18] 姜博,修春亮,陈才.环渤海地区城市流强度动态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27(3):11-15. (CSSCI) [19] 姜博,赵映慧.辽中城市群空间联系理论与实践[M].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7/1. (专著) [20] 赵映慧,姜博.东北地区城市系统经济发展差异与极化研究[M].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4/1. (专著)

专利、著作版权等

[1] 一种城市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第一发明人 发明专利授权 [2] 城市区域规划模型系统V1.0 第一开发人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3] 基于GIS的城市区域规划分析系统V1.0 第一开发人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4] 城市安全空间规划系统V1.0 第二开发人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5] 地理信息导航定位手臂包 第三发明人 实用新型专利
声明:本站专家信息来源于各高校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