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项目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高原肝包虫胆漏的临床研究

行业分类:智能装备地区:0联系人:赵静

融资: 面议    

包虫病是由棘球属绦虫的幼虫棘球蚴寄生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目前手术仍是其首选治疗方法。在治疗肝包虫过程中,传统的手术方式在判断有无胆漏口或隐匿性胆漏方面存在很大漏洞...

具体了解该项目信息,请致电:027-87555799 邮箱 haizhi@uipplus.com

包虫病是由棘球属绦虫的幼虫棘球蚴寄生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目前手术仍是其首选治疗方法。在治疗肝包虫过程中,传统的手术方式在判断有无胆漏口或隐匿性胆漏方面存在很大漏洞。对部分胆漏者如术中处理不当,如缝线过浅或拉力较大易撕裂外囊瘘口,或缝合的瘘口在术后裂开,反而将小瘘口扩大成大瘘口;缝线过深易致肝管完全缝锁而闭塞,甚至损伤Glisson 系统,刺破血管大出血,或术后延迟出血。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其在肝包虫病治疗中获得了较快发展,与传统手术比较可达到拔管时间早、住院时间短、费用低、恢复快等优点。但腹腔镜在治疗肝包虫病过程中有其严格的适应证。首先,囊腔直径不易过大,便于腹腔镜下操作;其次,囊肿位置应相对表浅,术中显露良好,容易进行手术操作,而位于肝后位或肝深位者则术中不易显露,手术相对困难;此外,腹腔内应无其他部位包虫病,且未合并感染,无腹腔广泛性粘连。再次,多发者不宜超过3个囊肿。而对于肝脏多发、多子囊包虫相通呈蜂窝状及复发肝包虫手术区与邻近脏器严重粘连者是其明确禁忌症。然而,胆道镜利用其良好的柔韧度,弯曲自如,有较大的视野觉等特点,可部分弥补腹腔镜的不足,对位置较深、囊壁不规则、多囊腔相通的肝包虫囊腔中的胆漏部位的寻找实现了可能。我们研究表明,两镜组在术中发现胆漏个数、术后发生胆漏例数、切口感染率、术后拔管时间等相关指标上明显优越于单镜组。术后患者恢复快、胆漏发生率明显降低,从总体上提高了肝包虫内囊摘除手术治愈率,更大的体现了两镜技术治疗高原地区肝包虫病人联合胆漏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