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重建技术是冠心病有效的治疗手段。冠心病介入指南明确指出:对冠心病患者行血管重建术前须进行心肌活性评价。非侵入性影像学是评价心肌活性的重要手段,常用技术有增强MR成像、多层螺旋CT(MSCT)扫描和核医学显像,这些影像学技术使用的对比剂或探针是通过其在存活心肌分布的功能来评估心肌活力。对存活心肌显像来评价心肌活性,易受机体代谢调节、个体差异等诸多因素影响,使图像效果差,同时受损心肌摄入对比剂会加重心衰。针对坏死心肌成像的药物,既可避免机体代谢、个人差异等因素对成像质量造成的影响;还可避免存活心肌摄取对比剂造成的二次损伤,提高评价的准确性。我们发现天然蒽醌类化合物可以特异性分布于坏死组织,具有靶向能力强,血浆及正常组织清除快,结构简单易修饰等优点。制备了核医学对比剂可以评价心肌梗塞后心肌活性、肿瘤治疗效果。但其空间分辨率低,无法准确勾勒出坏死区域和精确评价。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以天然的大黄酸为载体,标记顺磁性金属钆构建磁共振对比剂。对心脏、肿瘤中坏死组织进行成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心肌活性和肿瘤治疗效果评价提供了高质量的成像对比剂。目前,我们正优化对比剂结构,提高成像质量,并进行安全性评价。本产品用于心肌活性评价,申请专利2项,其中已授权1项,公开1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心血管病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第一杀手”,而冠心病是其中最重要的“罪魁祸首”。血管重建技术是冠心病有效的治疗手段,因缺血区域内有不同程度的存活心肌,如冬眠、顿抑、伤残心肌,血管重建后开通闭塞血管血流,使缺血心肌存活并恢复功能,可明显改善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减少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和心衰加重引起的心源性猝死。然而血运重建并不适于所有冠心病患者!由美国牵头组织的10个国家150余家医疗中心参与的OAT(Occluded Artery Trial )临床实验结果表明:部分冠心病患者应用血管重建开通冠脉,不能降低心血管事件,反尔有增加心肌梗死发生的趋势。究其原因是已失去血运重建机会!因为该部分患者心肌缺血区大量不可逆坏死心肌已经形成,存活心肌极少,此时采用血运重建治疗不仅会因再灌注损伤而加速病人的死亡,而且需承担高昂的医疗费用。基于此,国内外冠心病介入诊治术指南已明确指出:对冠心病患者行血管重建术前应进行心肌活性评价。因此,准确的心肌活性评价对指导冠心病治疗方案的合理选择,避免盲目血运重建治疗引起的风险,对挽救病人的生命和合理使用医疗资源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影像学手段是评价心肌活性的重要手段,常用的技术有超声心动图、MR成像、多层螺旋CT (MSCT) 扫描和核医学显像,这些影像学技术必须借助对比剂或探针增强成像效果,测定心肌活力。但以上方法易受机体代谢调节、个体差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图像效果差,影响对心肌活性的准确评价,同时CT、MRI对比剂的摄入对受损心肌有较强的毒副作用,甚至会加重心衰。鉴于对存活心肌成像存在的诸多问题,若研制出靶向坏死心肌的成像方法,从而判断病变区存在的活性心肌,既可以避免代谢、个体差异等因素对成像质量造成的影响,提高评价的准确性;还可避免存活心肌过多摄取对比剂或探针造成的机体损伤。本研究产品比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具有更安全、评价准确、成像效果好的优势,产品成型后,可逐步取代现有产品,且现有产品基本依靠进口,本产品属于原创新型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