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药材、提取工艺、制剂、质量控制、毒性、药代、药效、作用机制等方面系统开展了淫羊藿苷创新药物新品种的成药性评价。发现明显体内外活性――体外脂质检测发现淫羊藿中淫羊藿苷成分具有降脂活性,并且体内检测具有明显降脂活性;明确作用靶点(新类型,新机制)――在体外,我们通过构建核转录因子报告基因系统进行机制研究,结果发现淫羊藿素具有明显抑制核转录因子SREBPs的活性。深入的机制研究表明,脱水淫羊藿素通过调控LKB1/AMPK/mTOR信号通路抑制SREBP/SCAP复合物与Sec23a/Sec24D复合物结合,抑制核转录因子SREBPs从内质网向高尔基体转运,抑制其成熟,从而达到抑制脂质合成的生物活性。药效――在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模型中,口服给药淫羊藿苷低剂量组30mg/kg 、高剂量组60 mg/kg显著降低血液中总胆固醇和总脂肪含量,降低肝脏脂肪堆积及纤维化程度,改善胰岛素抵抗的表型,比阳性对照洛伐他丁比,具有降低血液中甘油三酯的效果,其余药效相当,相比而言,效果更好。急性毒性――动物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脱水淫羊藿素毒性很低,昆明白小鼠经灌胃给药,LD50>2.5g/ kg体重。 长性毒性――材料和方法:实验动物:C57小鼠。给药途径:灌胃。给药周期和频率:连续给药8周,断颈处死后取材,心脏、肝脏、脾脏、肺、肾脏做H&E染色。动物数量:10只/组。组别设计:阴性对照组、30 mg/kg(低剂量组)、60 mg/kg(高剂量组)。结果:试验期间,口服给药淫羊藿苷并为对各脏器带来明显变化,与对照组没有差别。结论:该供试品在所设剂量下,对小鼠所取的脏器未产生明显毒性病理改变,体内各项生化指标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