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桥梁监测装置的长期可靠性和稳定性、基于海量监测数据的实用安全评估技术、桥梁长寿命和传感器短寿命的不匹配、桥梁高耸结构监测/检测难等制约桥梁健康监测与评估的四大瓶颈技术难题,依托16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项目攻关,取得了如下主要创新性成果:1、融合激光投射、视频图像处理、连通管液压传导、高精度传感、半导体制冷等理论与技术,攻克了使用环境下桥梁监测装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技术问题,自主研制了适用不同环境的5种桥梁挠度监测装置,最高精度达到0.1毫米;研制了悬索桥锚碇结构变形监测装置及软件系统,监测量程可达1500px、精度可达0.1mm;研制了索塔塔顶水平二维位移监测装置,监测精度达到了0.2毫米,提升了桥梁监测信息采集的精度、可靠性和稳定性。2、攻克了基于海量监测信息的桥梁安全评估技术难题,首次提出并构建了基于结构响应包络、劣化效应和时变可靠性的桥梁安全评估理论和技术,研发了桥梁安全实时监测、评估及预警系统,集成了桥梁长期监测和养护检测为一体的“桥梁云”平台,发展了桥梁安全状态实时分析与评估技术,推动了桥梁安全评估技术的实用化进程。3、首次提出了基于预埋-表贴传感器“接力”监测模式,创建了桥梁从建设期到营运期的全寿命安全监测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实现了桥梁施工监控与健康监测、建设期与营运期的全寿命健康监测与管理的有机结合。4、研制了基于机器人智能扫描与图像处理为一体的高大索塔裂缝监测装置,提出了基于分形损伤理论和裂缝分布状态的安全状态评价模式,实现了高大索塔裂缝的精确、高效获取和安全状况客观评估。先后共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9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出版专著2部,取得软件著作权8项,发表论文129篇(SCI收录70篇、EI收录13篇),培养了交通行业技术人才、博(硕)士721人,积极推动了桥梁健康监测领域的技术进步。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重庆、云南、广西等地20余座大型桥梁,实现了科学管养,产生了26617万元的经济效益和显著的社会、环保效益,应用前景广阔。该成果获得2016年度重庆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