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全面启动300MW以上抽凝两用机组的建设,该类机组有大量乏汽余热通过凝汽器排放,如果纳入城市供热体系,将成为对当地污染排放贡献为零的清洁能源,对解决民生供热、改善能源结构、抑制雾霾形成意义重大。国内电厂普遍采用两台及以上机组的装机形式,多机组乏汽余热同时回收的技术难度大,近年来该技术领域一直没有大的突破。为此,本团队提出了基于乏汽余热利用的多热源梯级供热新工艺流程(图1)以及一系列配套技术,包括设置于热网子站的热电双驱式大温差换热新方法、针对新流程的联合优化运行新方法。实现了多机组乏汽余热的同时回收与高效利用,提高电厂供热能力25-40%、降低供热能耗30-45%、降低供热成本20-35%。本技术已应用于规划咨询、技术产业化等层面,带动了清洁供热产业链的共同发展。在5项电厂余热利用供热工程中实施,每年可节约标煤79.5 万吨,相应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供热成本显著低于天然气等清洁供热方式。其中,本技术主导的重大民生工程 “西柏坡电厂废热利用入市项目”(图2)为石家庄市主城区实现全面无煤化提供坚实保障。本技术已获授权专利9项,发表高水平论文逾20篇。国内多位知名专家学者给予高度认可,评价本技术“可以推动电厂余热高效利用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 对我国北方城市清洁供热体系的构建意义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