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组一直从事大肠癌分子病理研究,把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生物信息学等先进技术成功应用于大肠癌研究,获得了一批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的创新性研究成果:1.把管家基因校正的实验原理于贝叶斯算法相结合,开发系列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信息学软件;2.得到了EGFBP7、RegIV、TFF3、GDF15以及促泌素等一大批肠癌标志物,涵盖大肠癌的早期诊断、转移预测、临床治疗、预后评估等多个方面;3.首次将组织病理学指标与肿瘤标志物联合应用建立大肠癌预后评估体系,可明确区分TNMⅡ期的大肠癌预后差异,解决了大肠癌分期相同但预后不同的评估问题。项目累计发布SCI论文36篇,论文发表于肿瘤学、病理学、蛋白质学、基因组学等国际一流学术期刊上,论文为CELL、JCI、PNAS、Gastroenterology等著名期刊所引用,累计他引223次。美国McGraw-Hill公司2007年出版的本科生教材采用我们一副二维电泳图片,介绍蛋白质组学技术。部门研究成果由项目负责人来茂德教授整理,体现在出版四本专著中,其中《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是国际上该领域的第一本英文专著。已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软件登记3项,申报二类体外诊断试剂注册证1项,自行开发的EDGES软件共被下载294次。促泌素抗体已经在协和医院、南京军区总院、复旦大学肿瘤医院等多国内10余家知名医院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