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组将分子印迹原位聚合技术和荧光探针标记示踪技术相结合,构建了物理、化学、生物信号转化成电信号的新型传感分析平台,在新疆特种资源综合利用、临床诊断、食品安全、药品生产过程中等应用中取得了重要突破。检测对象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样本,具体涉及离子、化学小分子、生物大分子等,充分提取了物质的物理和化学信息,给出了高灵敏和高特异性的检测方案。首创了“分子印迹-门效应”的电化学传感检测理论,解决了无电活性物质无法进行电化学检测的实际问题,突破了小型装置在生物标志物痕量检测的灵敏度瓶颈,拓宽了光电纳米传感的应用范围,在细胞毒性标识物内源性巯基/二硫键小分子精准检测和不明毒源毒力预警方面处于国际前沿。开发的检测仪器具有便携、快速、灵敏和准确的优良性能,易于实现现场分析,在三家企业得到了推广应用,累计创造经济效益1586万元。